http://www.fifid.com/review/1007817/
在我听过的电影原声中,这张《末代皇帝》应该算是启蒙性的作品。虽然电影有些冗长,音乐却是丰富的。特别是逐首听过后发现,当中的几支曲子被后来无数中国影视作品电视专题反复盗用,就好像武侠剧总要搬出久石让的《幽灵公主》,宫廷戏总是少不了《末代皇帝》。同名主题音乐乐器搭配堪称标准的“中西结合”,恰到好处,一派雍容华贵的浮华气息,和紫禁城的金色、红色一样,喜气洋洋的色彩,过耳难忘。熟悉的筝琴和二胡,随着交响乐的节奏变化,由尊贵、富丽的欢喜,到落魄的悲伤。没有看过电影的时候,就可以借此推断故事的进程。
发觉一个规律,每每坂本龙一担任配乐,身后总会出现很多人的名字。这张当年斩获奥斯卡最佳配乐的专辑,其参与者还有David Byrne和苏聪。比之久石让更浓厚的东方气息,坂本龙一比较“国际化”,且“前卫”。大师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既可以和David Byrne, David Bowie, Iggy Pop共事,玩实验玩电子玩Ambient,又可以回归到东方传统,原汁原味。另一张集结了诸多音乐人的电影配乐《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就是这两种风味的结合体。一方面,主题音乐有着和SENS相似的神韵;一方面,混杂的西洋音乐给人的感觉却是诙谐而灵异,只可惜电影没有看过,我只能揣测这是一场各色人等济济一堂的欢宴。
近期再听到坂本龙一的作品,来自于《通天塔》。虽然这一次,大师唱的是配角,但电影末尾的”Bibo No Aozora”,绝对是点睛之笔。Gustavo Santaolalla的凄厉的吉他在整个电影里回荡不绝,到了最后,站在阳台上的日本女孩,赤身裸体,和父亲拥抱。这个时候,唯一一次在电影里,听到钢琴的缠绵绯恻。乐谱极其简单,就那么几个连音,却在如泣如诉的弦乐配合下(同样是反反复复的连音),叫人唏嘘不已。这就是大师的功力。
好像这不是针对一张专辑的评价了。说到这里,忍不住要批评一下中国的某些电影人。总体上说,中国电影缺乏大师级的配乐人。为了申奥,每每搬出谭盾,梅林茂,指望借他们的名抬高电影身价。谭盾的水准向来不敢恭维,梅林茂还缺乏持续性。早年张艺谋和赵季平的合作其实相当完满,可是张大导演心态变了,非要找那些所谓圈子里的人来担当音乐创作,管他合不合拍,我们要的是申奥。想到前些年,《情癫大圣》请来久石让配乐,结果不管电影还是音乐都让人健忘,估计久石让肯定后悔死,不该接下这个活。一般配乐人也有最合拍的导演/电影,如同久石让和宫崎骏、北野武,坂本龙一和贝尔托鲁奇,梅林茂和王家卫。除非你是Ennio Morricone那样的万金油。但人家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奥斯卡奖在手(貌似今年要弄个终身成就奖了),一样是大师。有些人电影拍出来的定向就诡异,也难怪看着觉得诡异。
……扯远了。再次推荐坂本龙一的配乐作品,除了上述的《末代皇帝》《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通天塔》,另有同样为贝尔托鲁奇电影配乐的《小活佛》《The Sheltering Sky》。变化无穷,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