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岁末,我换了手机闹铃,早上听着安静的天堂电影院醒来,会比较舒服。这段旋律可以衍生出许多联想,关于《天堂电影院》,关于看这部电影时候的体验,关于青春、年少、无怨无悔。
我把夏天用来赏音乐,冬天用来看电影。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天三部,天天无休。更早的孩提时代,寒假里小伙伴聚在一起,看香港的“活闹鬼”(这是长辈们的形容)电影,一遍不够还要再看一遍,开心的要命。在那个并无多少电影电视剧可享受的年代,获准租一盘录像带回家看是很大的奢侈与幸福。那些寒假里看过的电影,其实加起来也不超过十来部,但是因为大家一起看着开心,会觉得异常丰富充实。后来有了VCD,电脑升级为传说中的多媒体,电影真的开始廉价。我还记得我在电脑上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勇敢者的游戏》。因为觉得刺激意外,后来又看过好几遍。另一部被摆弄很多次的电影是《Face Off》,随学校在电影院看过《喋血双雄》很多年后,方才通过这部美国电影知道吴宇森。
小学时候我经常去电影院,学校组织的,是集体活动。但是比大多数同龄人乃至年长的哥哥姐姐们幸运的是,我们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极少是乏味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在小学一年级被强制在电影院里看《突破乌江》《上甘岭》看到打瞌睡(看这种电影到了最后高潮时候所有同学都会鼓掌叫好,不是电影精彩,而是知道电影终于要结束了)之后,校领导突然开窍,从此之后几乎和这类电影绝缘。当然偶尔也有,只不过《闪闪的红星》总比什么《平津战役》要好玩得多。小学时在电影院里的主旋律有两个,一是周星驰,二是李连杰。间或也有其他,比如小学二年级,在电影院里看了一部动画长片,不知其名,只记得有个勇敢的女主角,有个高傲的女性领袖,攻击性的巨虫,人和自然搏斗。直到上了大学,才幡然醒悟,竟然是宫崎骏的处女作《风之谷》。告知同学,无不羡慕的说,啊,你们学校还会让你们看这样的电影啊。有个在上海的学长曾经得意的说他小学时候学校让他们看《天空之城》,我想,彼此彼此嘛。
不过小学生还是更喜欢看周星驰和李连杰。还记得第一次看李连杰的电影,是《狮王争霸》。彼时李连杰貌似已经息影多年,早上临走向父母报告我今天要去电影院看《狮王争霸》,他们很吃惊,哦,李连杰是全国冠军呢,你们看他的电影啊。后来组织观看《功夫小子闯情关》,吴京和钟丽缇演的(我小学时就知道钟丽缇阿姨了,很厉害哈),看完片出来老班跟我说,吴京了不起啊,把那些坏人打得血XXX(南京话,没法写出来)的,我汗死。大约95年左右,李连杰出演第一部现代装动作片《赤子威龙》,我跟邻居家的姐姐说我们要看李连杰的《赤子威龙》了,姐姐很郁闷的说,哼,居然让你们小学生看赤子威龙,让我们看《XXXX》(某个反映所谓中学生生活的舞台剧),不服气!说实话我那一刻很同情这位姐姐,同时自己又特别庆幸逃过一劫。时至今日,有时候换台看到某部李连杰的电影,我会说,这个我小学时候看过的。然后我妈会说,你们小学看的可真多啊!不过自小学毕业后,李连杰的电影我几乎就没有再看过。不喜欢这位老兄在美国背景下的演出,还是觉得黄飞鸿方世玉感觉比较正宗。
看过周星驰的第一部电影应该是《九品芝麻官》,也是刚上映时候就去看了。今日回想起来,那时候居然有人会赶着看刚上映的周星驰电影,应该蛮前卫的。小学6年的观影史,几乎就是对香港搞笑片和动作片的一段走马观花。今年春节,中央台第10放映室讲香港电影,影评之龌龊令人难以忍受。大部分影片只是用来娱乐的,上纲上线至艺术高度,纯属附庸风雅。很简单的道理,给小学生看的电影,无非就是开心一下,无所谓欣赏,或者艺术价值。我们只图开心。
中学时代去电影院的记录就少多了,再怎么说,不可能再去电影院看周星驰或者李连杰了。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更多人选择看碟而不是去电影院。偶尔有去电影院,看的都是传说中的大片。初一那年流行看泰坦尼克号,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看过影碟的情况下还进了电影院去体验,有的女同学还看哭了。前几日跟charlene说我现在很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电影,她惊呼说你不会连泰坦尼克号都重看了吧。电影虽然烂了点,但毕竟曾经风靡而壮观,确实是那一段年纪的一个符号,还是会记得。然后我能想起的电影大概就是哈利波特和指环王。也是赶着人最多的时候去看了电影,很震撼。跟风的年纪一过,热情也就过去了。现在,我还是最向往能够和小伙伴们挤在小小的电视屏幕前,看一盘租来的录影带的感觉。安静时候是鸦雀无声,而后又爆发出一致的狂笑。那种感觉太完美。
高中时候还跟过一阵小资风,什么文艺看什么,结果看了又不大懂。高二那年岁末,也是这样的时候,看了《红》,第一次知道有个电影系列叫做《蓝》《白》《红》,也第一次知道基耶斯洛夫斯基。后来知道这个名字似乎成了小资的一种特色。于是很得意洋洋,自己看过这电影,但实际并不明白。那时候看过的唯一一部弄明白了而且很喜欢的电影是《洛丽塔》,新版的那个。看电影时候是高三寒假,天气寒冷,但有太阳。电影色彩也是明媚的。只是结局让人悲伤,好像那一段习惯悲伤的日子。为“青春”二字感伤不已。大一那年春末,我在傍晚时分重新看过《红》,看到满心欢喜,充满希望。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部电影,但我也不敢断言究竟理解力长了多少。
影像媒介从录影带到VCD到DVD,渐渐的越发高清晰。看过的第一张DVD里的电影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在朋友家里一起看的,因为自己家没有DVD机。看莫妮卡贝鲁奇走过西西里小巷,我们艳羡的几乎要流口水。电影很温暖。后来就一直想有一台DVD机,可以看更多电影。但很久都没有。好不容易去到一个人家有DVD机的,就会跑出去买一张自己想看的电影,自顾自的坐下来看。《邮差》就是这样让我看完的,所以我回忆不起细节,只记得音乐很美。好像《天堂电影院》里面的小镇居民,到了夏天坐在广场上看电影,娱乐,是一种渴求。
上了大学自己家里终于有了DVD机。但就好像“书非借不能读”一样,我不那么想看电影了。电影不必音乐,做别的事的时候还能听着,电影必须坐下来全部精力投入去看,不然就等于没有欣赏。于是机器成了摆设。从今年秋天确定保研以来,很久,我没有看过电影。当网络下载随手可得时,得来的,也就不会珍惜了。至今,电脑里还有好几部当初下载了而没有看的电影,还有一堆买来不曾动过的碟。我想,我什么时候把它们都“解决”了才好。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字。不知不觉,我的2006快要结束了。在流光溢彩中,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我原创的新年祝福短信:
祝你在2007年里:身体像齐达内的铁头一样结实,头脑像马特拉齐一样灵光,事业像伟大的意大利的队长一样巅峰,生活像黄健翔的解说一样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