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重要文件遗失,不得不回校重办,今天下午重回东大。我猜测是不是不愿意让我当初那么决绝的走掉,上天刻意安排我再回来。当然,四牌楼校区离我家这么近,一不留神就会到那里。
4年在东大的记忆,今时今日回想起来,竟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浓重的痕迹。昨天和朋友聊天,有2个同学现在当上了班主任/辅导员,跟着新生在军训。前些日子在校内网上遇到东大一个同届的同学,提起当年军训的日子。忽而记忆回到了我这4年的最初。我们军训的那3周是相当的热,不过让我翘掉了2/3,2周时间里泡在办公室,说是画画,其实很多时候在扯淡。军训真的开心。我对开学后的事情倒没有多少印象,能够想的起来的就是那年的平安夜,很温暖。还有之前某天老狼过来演出了一小会儿。其他的,对我来说好像就很无所谓了。而关于大一下,那段日子可以说是喜悦忧伤都特别的刻骨铭心。有段日子很艰难,因而写了一些很暗色调的文字,然后随着夏天的到来渐渐有了些积极向上的情绪(主要是欧洲杯到了,哈哈)。2004年的夏天非常难忘,经历了我在东大最痛心疾首的一次考试,我的大学在2004年秋天才真的开始。但是能回忆起来的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也不多。
在浦口熬了3年,每次坐校车回到四牌楼本部,就会特别的有归属感。不过真的到了大四回到这里,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倒是浦口的时光更让我怀念。这3年的岁月,有数不清的体坛周报,还记得碰上周一和有欧冠的周三周四,上午如果有5节课,就笃定买不着报纸,我那个急啊,就会发短信给桃子(大一时候还会找聊凡或Kobe888),叫他们给我带一份,当然如果他们有5节课也会来拜托我。比较8厚道的是Kobe888,我晚上找她索要体坛,她说不借我,只能卖。好在后来我跟报刊亭老板混熟了,从此每逢欧冠日,老板都会给我留一份报纸,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哈哈~~~在金中被男女球迷们的友好氛围培养习惯了,到了大学,居然找不到个女生可以侃球/看球,难得有一个同专业的女球迷,还是金中的。我还记得我在浦口期间学校官方唯一一次转播的欧洲联赛是2005年5月8日米兰vs尤文。要知道天杀的东大当年一场欧洲杯都不给转,害我考试期间每次睡到半夜都不安得睡不着。当天晚上兴冲冲跑过去,看见满屋子的男生,顿觉无比尴尬,赶紧招呼Susan过来,以免太突兀…这就是我在东大的唯一一次集体看球活动,太伤我心了。除了体坛周报还有其他花花绿绿的杂志,足球周刊,轻音乐,通俗歌曲,看电影,电影世界,南方人物周刊,这几个是比较常买的…其间似乎买过励志刊物如《大学生》还有时尚杂志如《Vogue》…还有一次我把某人预订的《口袋音乐》给抢先买走了…还有一次,2005年初春,在图书馆看到一期《通俗歌曲》,关于04年的唱片回顾,已经是过刊,但看得口水不已,于是跟报刊亭老板索要,老板看我这么有诚意,过了几天给特意带回一本,拿给33瞟了她一把,因为她也好想要这一期…
除了这些无聊的报刊杂志,广播台的生活是我浦口规律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现如今对广播台已然断了热情,可是我每每回忆起东大,我最挂念的朋友们,几乎都来自广播台,我觉得最美好的大一就是跟着热心的学长学姐们一起度过的。晓雯姐的告别系列节目,我每一次聆听,都会感慨得热泪盈眶。到我真正离开广播台的时候,我却没有一滴泪掉下来。我想我是习惯了被保护被照顾的小孩,那些疼爱我的人渐次离开的时候,我也不原意再作逗留。还有高台,我至今感到歉疚的是我从高台那儿获得了很多照顾帮助,精神上物质上的都有,我却没有好好回报过他。不知在天津有没有机会见到高台,高台不喜欢我叫他“学长”,但我还是想说,学长,真的谢谢你。这些日子里的很多感触,都是难以写出来的,我想把它放在心底,好好保留。
我的生活状态和浦口的生活状态总是不协调,以至于每次假期结束回到浦口,会觉得像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我的价值观也许和东大的主流相去甚远,所以我经常感到压抑。我不想评论有些老师,因为已经成为过去。有些对我有过影响的老师,我觉得应该感谢他们。大二时,教授物理化学的老师,感谢他不仅仅因为他后来给了个满分(…),更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培养了我对我专业的兴趣和热情的人。一般老师开出的参考书目,我都不会理会,也只有在他的影响下,我学习了南大的那个《物理化学》教材(感谢半仙友情提供,还没还呢…),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在教材里篇幅不长,但是很值得推敲。若不是张老师的影响,我同样懒得管这些。不过,这些玩意儿如今我已然忘光了…脸红~大二下,特别紧张,一周最高峰有40+节课,偏偏那段时间,自己活得特别青春激情,汗…看来人还是需要压力的,哈哈。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答辩组组长,应该是在大四给我帮助最多的。前者人称老魏,跟大家都很熟,去年此时,带着我们一帮人去仪征实习,小日子真愉快啊,天天猛吹空调,半夜冷得哆嗦…到了晚上男生拖老魏喝酒,留在宿舍搓80的,还有一天溜进男生寝室看球,哥几个去洗澡叫我留守寝室,结果别的班男生不知情,敲开门发现就我一个女生在,吓了一跳…后者是到了大四回到四牌楼才有机会认识的。交论文的时候,他一串问题叫我难以应对。深感汗颜的同时苦熬几日,在最后答辩的时候将他的问题一一解答。答辩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散伙饭酒席上,老师特意嘱咐,你做得很好,足够得优,这一句话,在那时,让我郁闷的心情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还有老班和皮皮,在去年已然断了保研念头的时候,你们的建议和帮助给了我鼓励和勇气,在报名结束前几日,我终于顺利得以保研,从而拥有了将近一年的假期。事情办妥后,我给老班打电话报告情况,没想到老班每天都上网查学校的推免结果,早几天她就看到了我保研的消息。
毕业典礼那天凄风苦雨,我还记得去年4月某一天也是这样的天气,我在浦口收到了Finlay寄来的大英百科全书光盘,作为应对G的资料。过去的4年里,我虽然过的平淡平庸而无所眷恋,但是我也知道这4年里,我收获了很多关爱和帮助。7月初,为感谢那些帮我给快男投过票的同学以及贡献了“听课表”的同学,我们在1912吃了顿小散伙饭。饭后我回家路上,收到某美女的短信,她说祝你学业顺利,早日找到另一半。我跟她接触不多,但是很喜欢她骨子里的洒脱和精明能干。我不知道美女在上海过得怎样,但我在收到那条短信的那一刻,突然感到好像2个在相反方向行走的人,忍不住回望彼此。7月5日拿到毕业证,我走出校门,心想,我或许不会回来这个校园了。但是今天,我还是不得不回来,这一次手续难得的顺利,整个不超过半小时。再一次走出校门,我对学校突然有了更多好感。
4年,从18岁到22岁,这个年纪是最敏感的。摆脱了16、17岁的阴郁,却有更多的彷徨。眼见自己一年年变老,却无甚成就,倍感焦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焦虑少一点,收获多一点,决心少一点,实干多一点。
今天本不想如此洋洋洒洒,但既是写给我的母校,给我这宝贵的4年,我想也算不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