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之旅THE TEARS [转来的]
Text : 袁智聰
(原文刊於《Milk》現經重新修改)
(Bernard Butler和Brett Anderson折夥十載後再續前緣)
當Brett Anderson和Bernard Butler這兩位分道揚鑣多時的前Suede音樂拍檔宣布復合、組成 The Tears,對於樂迷來說簡直是一個夢寐以求、儼如夢想成真的天大喜訊。
1994年,在Suede的第二張專輯Dog Man Star灌錄至尾聲期間,結他手Bernard Butler跟隊友及監製Ed Buller鬧翻而毅然離隊。當年,大家都對Brett Anderson與Bernard Butler二人的關係破裂而作出「一山不能藏二虎」的蓋棺定論,甚至被拿來跟昔日The Smiths的Morrissey與Johnny Marr之決裂相提並論。
那時彼此皆年少氣盛,Bernard一走了之,其他Suede成員也無意挽留,雙方自此各走各路、互不相干。但原來Brett與Bernard尚未緣盡。
2004年,Brett和Bernard終告重修舊好,決定再走在一起合作,碰巧是距離從前Bernard退出Suede剛好接近十載,時間上是否發生得太完美?
Bernard脫離Suede後,Suede不但沒有一蹶不振,反之他們卻憑著第三張專輯Comong Up成為一支深入民心的樂隊,寫下其音樂事業的高峰。當時來看,Bernard自然成為了輸家。然而風水輪流轉,看著Brett把Suede解散,到跟Bernard復合另組The Tears,如今來說對Brett忠心耿耿多年的Mat Osman和Simon Gilbert,才是輸家。
一山不能藏二虎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Bernard跟Suede各人的不咬弦關係,最後弄至離隊收場,但其實在事情發生之前,我們這群第一代的Suede追隨者乃早已看到多少端倪。
當年打從Bernard意氣闌珊地踏出錄音室的一刻,他跟Suede的關係亦馬上告一段落。然而在事發的多個月前,同年4月他以個人姿態登上日本音樂月刊Rockin’ On封面,在這篇獨家專訪裡,他已毫無避忌地大談他跟Brett及Suede所存在的問題,如他對Brett的言論態度不甚認同,不甘外界把輿論集中Brett的言行(甚至謊言)而多於他的音樂,看到已是他跟樂隊間的一度裂縫。
即使早年Suede的作品全是由Brett與Bernard聯袂合寫,不過在音樂創作夥伴關係背後,二人並非一對好拍檔,Brett高調活躍、Bernard低調內向,彼此的性格乃甚迥異。到頭來我們看到Bernard不滿Brett的言論與感到再無人信任他,而樂隊各人又抨擊他為試圖獨攬創作大權的Control Freak,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曾幾何時,我們無法想像Brett與Bernard會有復合的一天。02年間,Bernard忽然感懷身世,向傳媒表示後悔當天一怒之下離開了Suede,並寄望可以有機會歸隊。當時Suede各人固然嗤之以鼻地報以一臉「別妄想」的回應--但是可能那時Brett已在心裡暗道:「這是不俗的提議啊。」
冰釋前嫌
在搖滾音樂史上,看盡了樂隊成員的離離合合。從前血氣方剛,各持己見、互不相讓,弄至拍枱鬧翻。然而事隔多年,大家也成熟了,舊日的恩怨亦自動一筆勾銷,冰釋前嫌,從而再走在一起合作,那早已司空見慣。
The Tears的出現(取名自Philip Larkin一首詩Femme Damnes裡的一句”The only sound heard is the sound of tears”),看到Brett與Bernard握手言和背後,其實都是二人在音樂事業上的「需要」。
自脫離Suede之後,Bernard一直處於漂泊不定之中──曾跟David McAlmont組成McAlmont & Butler,短暫地加入過The Verve,繼而加盟Creation廠牌,推出過兩張個人專輯;本以為Creation是他的好歸宿,但隨著Creation瓦解,他又變成無主孤魂,然後又重組McAlmont & Butler。另一方面,在高峰過後,Suede的02年專輯A New Morning的強差人意成績,令Brett的信心大受動搖,又或者他認為樂隊的創作力已經見底,於是以一張單曲精選Singles作圓滿總結之後,Suede亦在03年11月宣布解散,因為Brett明瞭他在音樂上需要一些突破與轉機。
03年12月,分開多年的Brett和Bernard再度聚首一堂傾談,原來大家都有再走在一起組樂隊的意向(Bernard說:「我經常想這是遲早會發生的事。」)結果這對舊拍檔亦一拍即合。從Suede公怖解體到Brett與Bernard發放二人合作的消息,也是短短不夠半年間的事,可謂速戰速決。說到底Brett與Bernard之復合,無疑是外界所引頸以待的事情。
The Tears的衍生,正讓他倆再續前緣。
再續未了緣
一行五人的The Tears除了Brett和Bernard二人之外,還有低音結他手Nathan Fisher、鍵琴手Will Foster和追隨Bernard多時的日裔鼓手Makoto Sakamoto。
十一年前Bernard捨棄Suede而去,留下的Dog Man Star是公認為樂隊在藝術性上的顛峰狀態淋漓盡致之作。既然Brett與Bernard再夥拍合作,樂迷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寄望會有另一張Dog Man Star的出現。
然而The Tears的處男專輯Here Comes The Tears並不是另一張Dog Man Star,較接近的比喻是,此乃一張由Bernard掌管創作大權的Coming Up。
Brett的演繹仍是很Brett Anderson,Bernard主理的曲式亦跟McAlmont & Butler抑或他的個人作品為一脈相承──清爽、流麗、偶然Bitter-sweet,甚至弦樂的運用到Soundscape的營造,都是Bernard的掌握之內,當然他的結他主奏仍是那麼獨一無二、鏗鏘俐落。最重要是The Tears給Bernard償還了一項以往跟Brett合作時所未能盡情發揮的事情──開宗明義作為樂隊的唱片監製,反之Brett卻只有退居執行監製的位置,明顯是把主導性全權交給Bernard,那正是二人復合的最大意義——Bernard重新得到Brett的信任。
重新磨合
可以說, Here Comes The Tears仍是一張多麼Brett & Bernard的唱片。二人再走在一起,那不是要弄出一張驚世駭俗的破格之作或甚麼,而是把彼此故有的音樂模式重新磨合為一體。
像勾勒出低下層社會的先行單曲Rufugees是他們的三分鐘流行曲,清爽悅耳,談不上有何驚喜但勝在穩穩陣陣、中間路線,至少不會惹人反感。在碟內,也倒有一些似曾相識的聲音。比方如Brave New Century的陰暗而扣人心弦,像返回We Are The Pigs的狀態,連其結他前奏也見同出一徹。The Ghost Of You和Fallen Idol(Brett的自白嗎?)叫人樂迷聽得觸動心靈的Ballad曲目,固然是招牌動作。甚至碟末由鋼琴與管弦樂作主導的慘白小品A Love As Strong As Death作結幕,也是對昔日的Next Life與Still Life之回應。
道出人生如戲、把人生比喻為一齣電影的Co-Star卻不是Filmstar的延續,在輕盈的電氣化節拍下這是一首蠻浪漫動人而帶點Uplifting的歌曲,仿如置身美麗星空下。Imperfection的盪氣迴腸,歌曲的意境很有著一種闊銀幕的電影感。另一方面,Lovers的巨大鼓擊與爽勁瀟灑的電結他聲下,那搶耳的70’S Rock情操亦可跟McAlmont & Butler的Yes媲美。
Apollo 13帶我們乘坐阿波羅十三號,在曼妙美麗的Waltz節奏下,作品曲如其名地有一種飄盪於太空的感覺,是全碟較近似Dog Man Star時期氛圍的曲目。最令人意外,是Two Creatures的幽幽Country Rock風情與公路氣息,想不到Brett與Bernard也可以那麼Americana;Two Creatures不是指他倆,而是一對遠走高飛的情侶。
姑勿論The Tears能否回到閣下心目中Brett與Bernard的音樂水準,也誠然二人的創作似乎太安份守己,但最重要是他倆真的再走在一起了。聆聽The Tears,情意結始終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