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文章的价值,未征得作者同意即发布为我的日志了:
我外祖父目击倭军杀人,对此痛恨,但观察他,似乎并不十分反感日本。他和我说他的目击时,我倒是相当仇视日本。后来越来越发现不对,往往亲身抗日的,一方面痛恨当年日军暴行,另一方面几乎不排斥日本这个国家和国民;反过来从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对日韩如痴如迷的白痴不论,却有很多敌视、仇视日本的年轻人。我不清楚他们的仇恨有多少的道理在里面,难道是为了仇恨而仇恨?
记得大二时日语视听说课放录像,是NHK做的节目——NHK地位相当于中国CCTV,立场上偏左,略亲华——放的是中国当代幼儿教养。因为日本虽然没计划生育,但少子化现象日益严重,中国的经验值得参考。——回到正题,里面采访了一个4岁小儿,问他对日本的看法。他说他恨日本。讲了很多。我们当时听了都在笑。但其实是并不好笑的笑话。
我以前仇恨日本,现在和以前的区别大概仅在于不再一概排斥。遥想最早知道“日本”还是从一休哥开始。那时候还是喜欢日本的。难道好恶就是那么容易被周围影响的吗。略略不解。
现在的看法是,即便仇恨日本,即便想血洗东京,至少也得了解日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败。但我估计绝大多数人是既不知彼,甚至也不知己。
根据我的观察,很多知道仇恨日本的中国人,他们所知道的日本,基本还停留在6、70年前的日本。而现在对这些中国人的仇恨感到莫名其妙的日本人,他们所知道的日本,却是战后的日本。他们不晓得战前战后日本的事实革命,认为都是人,不相信作为群体的日本人会干出那种事。
不知道自己出生前的事情的人,永远都长不大。不知道历史的人,总是会重复历史。拉防空警报的意义,除了勿忘国耻之外,还在于提醒人以史为鉴吧。而若陷于仅追究日本责任并要求报复以解恨上,则是误入歧途。
而提到追究日本责任,我却向来不满。追究责任一事本身没错,但在那么多人欺负中国的情况下,仅追究日本的责任,而且总是在“恰当时候”追究,让我怀疑政府是不是利用民族感情在打政治牌。如果真如此,我感到很恶心。
依然是旧看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据估计在3、40万。当年满洲扬州屠城十日,死者在80万。满洲和日本的区别,除了一个最终灭亡了中国一个没有得逞外,还有什么区别?何必一个成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和一个却永远该死。
中国最终没被日本灭亡。从民族感情上说,值得庆幸。但值得多大程度的庆幸,很难说。甚至有时候想如果真被日本灭了,结果如何。看很多地方都说,中国的古籍,许多被日本保存完好而在中国已经绝迹。不免琢磨,中国的文化呢?日本脱亚入欧虽起自明治,但全面西向,还是在败给美国之后。如果日本战胜了,情况或有相当不同。自古中国人如孔子就说,祖先是夷狄,归化了就当他是华夏;祖先是华人,用夷狄的典章,就当他是夷狄。五胡乱华时,东晋偏居一隅,但仍被公认为正统。可是现在,中华却被(大概是)搞统战的定性为发生于“中华大地”上的。明亡以后明治以前,日本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观点是,日本才是真正的中华。依我看,就现在而言,中华早就没了。即便有,也不过被歪曲的概念而已。中国如果定义为这篇土地上的主要政权,那没什么可说,中国确实终于没被亡国。它的存在好似蒙元满清。朱元璋总结历史说,胡人无百年运。满清却延绵了很长。可惜我活不了太久,不然真好奇本朝有多久的天命。顺祝共和国葵花宝典早成正果。
当用外文在海外比如什么康奈尔研究中国所发表的成果被引以为权威时,不明情况的,或许会怀疑中国还在不在了。莫非真成了地理上的一个概念?明白情况的,确信中国已然不存在了。中国不在了,就无所谓“海内”“海外”了。日本表示国外时用词“海外”,好像韩国也如此。真恶心,搞得自己像中华一样。另外,日本把取得日本国籍叫做“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