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告诉桃子,今天是Brett Anderson的40岁生日,他说他要发个帖子庆祝下。我接着说今天也是安东尼奥尼的生日,还有舍瓦的生日。桃子回复云,他还要怀念一下,顺便怀念一下作为一个国米球迷在德比中“曾经”唯一畏惧的对方球员。于是用“怀念”作为本日志的标题。
怀念 Part I
丸子说我很长情,因为她觉得我似乎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喜欢BA了。嗯,我曾经说,成长过程中有过很多偶像,对我最重要的偶像始终只有2个,一个是小皮,因为最初是因为稀饭他才开始看的足球,一个就是BA,因为从某种程度上他彻底改造了我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
第一次知道Suede我还刚上初中,一盘精选磁带Max 2,当中有那首可能是最知名的Beautiful Ones,第一次聆听BA的奇异嗓音,惊讶这世上怎有这样的声音,如此特别而容易上瘾(Finlay的经典解释,就好像松花蛋,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但听多了就会很上瘾)。然后初2那年夏天Suede发行Head Music,第一次看他们的MV(Electriciy or She’s in Fashion),只记得迷离的色彩还有BA恍惚的眼神。
真正恋上Suede恋上BA已经是高中时候,16、17岁敏感而阴郁的年纪。2002年,从春到夏,我的耳边一直弥漫着Suede的歌声,到了高3,我甚至每晚都要听过一遍The Wild Ones才能安心睡去。我喜欢很多英伦乐队,喜欢很多个性特异的主唱或乐手,但是BA始终与众不同,没有一个人把“青春残酷”这样的主旨这么明显的刻在自己的生命里。曾经他喜欢打着领带,着白衬衫,西装裤。曾经他爱好在台上大甩麦克风,将麦克风的线一圈一圈绕在自己身上,喜欢扭臀跳舞。曾经他梳着超长的刘海,打扮艳丽胜过妙龄女子。曾经他磕药,沉迷在海洛因的幻觉里,唱着缥缈的生活与情爱。曾经他最喜欢S开头的单词,因为他觉得它们意味着savage & sexy。曾经他烟酒无度,尽情挥霍。曾经,他是青春不羁肆意张扬的伦敦叛逆青年,他叫Brett Anderson。
高3那年错失Suede在中国的演唱会,我曾经一笔一划在本子里写下一篇长长的文字,我还记得标题叫作“那些随不羁一同逝去的青春”,如今转眼4年有余,那个年级里我为青春转瞬即逝而焦虑,如今我却分外羡慕那些日子,因为彼时彼日,我还有资本为青春故作悲伤,好像郭敬明。2004年春天一个早上,我看完《梦里花落知多少》,狠狠的哭了一场。那时我在听的是Suede的This Time,当中唱,日复一日,每个清晨,城市的叹息与交通的混乱交织,坐上列车,穿过冬日里废弃的荒野与车站。这一刻,是我和你,在慵懒的阳光下,只有你我。我记得高3那年的深秋,我经常听着这首歌穿过马路,看着萧索的梧桐,满怀空洞。
2003年秋天,当a村秀树告诉我Suede解散了,我一时头脑空白。那个晚上我久久未眠,却没有掉泪,或者说我忍住了眼泪。后来看到Suede官网的声明,最后一句话是See you in the next life,眼睛不由得湿润。我买的第一张他们的碟就是他们的同名专辑,10首风格绚烂的歌曲最后,是一首悲伤的In the Next Life。结果这最初的歌曲,竟成了最后的farewell。
2005年,Brett Anderson和曾经的吉他手Bernard Butler复合,组成The Tears,发了专辑。说实话,我觉得一般,既不似外界普遍评价的那么差劲,也不像袁智聪推崇的那么好。泛泛听过,没有再碰过。今年BA个人发行专辑,也只泛泛听过,从Suede的最初听下来的人,恐怕都很难接受现在的BA。最近看了一期采访,BA还是那个想法阴暗的男子,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统统没有安全感,和过去的队友,和很少联系,他只自己一人我行我素。伤感之余,我只希望他一切都好。40岁是真的人到中年了。到明年此时,Damon Albarn,Thom Yorke,等等,90年代起活跃于英国乐坛的音乐人,都将步入不惑之年。属于这些人的青春,从这一刻起,宣告散场。
2004年春天,我寻遍南京各主要淘碟地点,淘到了那张Lost in TV,当时自家没有DVD机,还特意跟同学借来电脑,在寝室里一遍又一遍的看。首首精彩爱不释手,后来在7号麦田看到有人说起Beautiful Ones的MV,当中有一句”Cracked up, Stacked up, 22″,镜头上的2根手指,戴着2个戒指,都写着”2″,很绝的创意。想我第一回听BA唱“22”时,才13岁。如今,我真的22岁了。和我同龄的Arctic Monkeys已然是英伦摇滚的新兴偶像了。
这个晚上我又一次把Lost in TV拿出来,反反复复看,追忆有Suede一路陪伴的最忧伤却也最刻骨铭心的时光。前几天重温Little Miss Sunshine,里面Frank说,当人回忆过去的时候,最艰难的日子往往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我想,18-19岁那段最容易感伤的hard time,也许是我心底最珍贵的记忆,这段记忆的见证者,就是Suede和BA的声音。
再道一声:Happy Birthday, Brett.
怀念 Part II
今天中午又去了八里台的新文化广场,因为要给Lillian和r.k.买东西。中午吃了一顿涮涮锅。我得承认是我粗心,我先看到个“台湾美味”的牌子,就坐下来,结果坐定发现后面还有“涮涮锅”3个字。算了,既然坐下来,就吃吧。吃着吃着我突然想到7月的某一天和Phoebe在新街口吃涮涮锅的那晚上。我知道我对南京的留恋不单是那些风物,而是曾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就在今天中午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念你,Phoebe,我不知道我们下一次并肩坐着吃涮涮锅会是什么时候。
吃完饭买礼物,Lillian今晚似乎不在线,我先把送给Lillian的礼物大公开,是一个卡卡的小枕头。我问Lillian啥时候看上卡卡了,她说是在某天我跟她HC卡卡的时候,靠,有这回事?我真的不记得了。过往时光里,我一定遗漏了太多有价值的小细节了,但愿朋友们不要介意。我很努力的在记住一切。
来看图吧,这个是正面:
反面:
其他贴图,一并送上:
美术馆?其实是南开的教学楼一楼。
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2张画,画的主题大约是“自己”。
这一排看上去挺有感觉的~
再来个全景
出教学楼的小桥。
这楼名气挺响,设计还不错~
我最喜欢新文化广场的就是手扶梯之间摆放着这些碟,不过CD盒是粘住的,且盒内是空的,估计怕人拿走吧~
这家店的老板很小气,放着个1000多的桌上足球,说非买勿动,于是我在外面把它拍下来,假设我已经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