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验,毁人不倦
世事一场大梦。今天中午起床,翻报纸看到一条,南京市教研室又作怪了。
这回出台的规定全名叫做《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推进规划汇编(试行)》,看到“试行”二字,就知道,又拿学生做实验了。依稀记得若干年前,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改革”“实验”当中,晕头转向,雾里看花,最终也未见得进步,倒是更加糊涂了。现在当我从苦海中解脱(其实也未见得解脱),看着无数的弟弟妹妹走我们来时的路,一路上“实验”声不断,不禁抱以同情的叹息,想来当年我们的学姐学长定然是以这样的目光回望我们。
说回这个教改,这回的核心是,考评学生的成绩,要以学习态度为参考,如果平时旷课多,就算考试分数高也不能评为优秀。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写过的一个twe的题目,说学生是不是必须到堂上课。我的答案是不。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attend classes只是其中一种,而且让学生强行坐在课堂上任其神游乃至梦游,依旧没有实际意义。更何况,每个学生资质不一,这是个老话题了,老到我懒得再说: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有些学生跷了课依然能把课学好,说明这样的课不适合他们上,如果真要让他们也能坐到课堂里面,那也要开不一样的课,这就是“分层次教学”,可惜在某些“业内人士”的炮轰之下,多数学校的真正的素质教育思想反而得不到体现。
在一群“热心的教育工作者”整天的奇思怪想下,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变成了现今的这个样子。不许分班,不许补课,这些貌似温柔体贴的政策背后暗藏杀机,因为我们不管如何素质法,我们中的多数人终究要迈上高考的独木桥,而进入一个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可以说是未来的立足之本(虽然这样说很庸俗),这就是规矩。我们的工作者没有资格改变规矩(其实这个规矩相对来说已经是最公平的一种),就大肆改变我们这些按规矩办事的人。好比强迫某人违法乱纪,到头来是执行违法行为的人最悲惨。这些年来,南京市的高考成绩是永远的倒数(尽管号称我们的素质教育如何好),但官僚们不过在每年的6月份丢个脸7月份松个口说我们开始补课吧,其它时间他依然享受他应有的待遇,空留一年年的莘莘学子们,多少人栽倒在前进的路上,曾经的我们,现在的他们,成了真正的牺牲品,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对抗高考的牺牲品。比较一下南京来的孩子和南通来的孩子,我们真的显得素质高么?未必。倒是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家长的庇佑下,熟识了一些必然规律,懂得“关系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懒散、骄傲。相比之下的其他人,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任何背景的他们,更坚强、勤奋。这就是素质。
越说越觉得言辞空洞,毕竟疏离高考第一线也有些时日了。前些年米卢大爷说了一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一时成为经典。时至今日我们的领导以此为凭,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衡量成绩。问题是,出勤率能反映学习态度吗?更要紧的问题是,考大学看学习态度吗?我承认做每一件事首先要有明确的态度,既然这样,我们的领导更应该想想,他们是以什么态度看待教育的,如果真的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体谅老师,他就应该言辞恳切地告诉大家,要踏踏实实做人,读书,治学,我想,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