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最后的一星期。人人都爱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若要如此,施明德必然是2006年最值得回忆的角色。形容施明德为“愤青”,我觉得相当贴切,因为他的诸多行为总是在和时代和当局唱反调。但是比起许多愤青的牢骚不断,施明德总是首先行动起来。他比愤青更早一步。
其实直到最近一个月我才朦朦胧胧知道“美丽岛”事件是怎么回事。作为“美丽岛”的骨干,他被判无期徒刑,后来特赦,前前后后他蹲了25年大牢。1/4个世纪里他承受暗无天日的铁窗生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然而他的信念一直坚定。他渴望民主反对专制,就是这个信念支持了他所有的行动。他加入民进党,又因为不满党内腐败堕落而推出。2006年他发起百万人“倒扁运动”,再一次向当局叫板。所幸,施明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敢以一己之力挑战体制挑战腐朽的人,除了抱有坚定的信念,还必须是正义感浓重的人。陈晓兰,一名普通医生,只因为“医疗打假”,屡次下岗,再就业,复又下岗。这仿佛是传奇,实际是莫大的讽刺檄文。陈晓兰一个人不能代表什么“光荣的传统”,相反地,她一个人,映射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堕落。
记住2006年这些不老的愤青:施明德、陈晓兰、丘成桐、王建煊、……他们不是刻意挑三拣四,他们只想向蒙昧的人群说明真相。
都是乌托邦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