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未央歌
昨晚版聚,吃了一周以来的第一顿正餐。烤全鱼下肚,满足不已。席后Keith提议去声音堂。于是09年第一次去碟店。倒也没买多少,最意外的惊喜莫过于购得这张《永远的未央歌》DVD。老早在豆瓣上看到这张碟,标记了一下,后来一直没有在意。直到昨天发现。我一直怕去声音堂,因为老板太能韶,每次他一煽动我就难免烧钱。昨天,这个谈起Joy Division必然抓狂的老板,拿着这张DVD,那个激动的,说包美圣的嗓音多么完美无可替代,说万芳的表演是如何超越了齐豫…说实话我实在想不到一个狂爱后朋的年轻人会对台湾老民歌那么抓狂,不过话说回来,这两者我也有轻微倾向就是…
晚上回来赶紧打开来看。没有想到这个现场非常长,看完的时候已经快2点了。困了,看到还有花絮,崩溃了…于是留到今天来看。昨天店老板说花絮太棒了,他看的都快哭了。我当时觉得这一幕不会在我身上发生。然而没有想到,今天看花絮,看到在后台,疑似是叶佳修和谁(认不出来,真抱歉)在排练《恰似你的温柔》,竟然没有防备的哭了出来,也没有缘由。只是确信这些歌是真的唱到心里去的。
对台湾民歌,我一直难有系统的认知,在这里推荐豆瓣上一篇评论吧。写的非常详尽,也非常动人。纵然台上的人,我不能一一把他们对上号,但这一个个写在歌曲背后的名字,终于在这个时刻变为屏幕上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亦忍不住激动。关于音乐的事我觉得自己评论资格太浅,只想着重说说这些神一般的创作者们。万芳唱《走在雨中》时,看到台下的李泰祥。这个名字在无数打动我的歌曲背后出现。这个皮肤略黑而苍老的智者,当聚光灯对着他的时候,他很谦卑的欠了欠身,然后示意大家把目光对向台上的自己的女弟子们。而后许景淳上台,李泰祥的眼里,隐约泛着泪光。
这些年轻时曾经用理想主义的烈焰照亮宝岛天空,如今,多数已经远离了歌唱,却依旧保持着那一份纯美的声音,以及一颗淡泊的令人羡慕而嫉妒的心。包美圣唱完《捉泥鳅》之后说,第一次站在国父纪念馆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才不到21岁,怎么今天同样的舞台同样的歌,我已经48岁了。不过民歌有一个好处,就是当我们一定要活得好好好的,免得等到再见面的时候觉得相见不如怀念。又如马兆骏唱完《微风往事》后说,我不能哭,因为会把妆哭花掉。我虽然丑,但是上台还是要化妆的。大家哄笑一片。可是难以避免的哀伤就是,这一场极盛的演出,也是马兆骏人生的最后一次演出。07年初,马兆骏意外猝死。这一场05年的“民歌30年”,成为他的绝唱。
而我相信,若没有因绝症辞世,这一场演出,一定会有梁弘志现身。且不论他的作品,我一直极其敬佩他面对死亡的从容。04年,确诊罹患胰腺癌,梁弘志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病重的消息,对大家说无需悲伤,看淡生死就好。并继续完成自己的最后一张作品。梁弘志说,信心与安全感,无法建立在银行存款上;往天上的路,爱,是唯一的通行证。当年10月,梁弘志辞世,年仅47岁。演出中,Friends合唱团上台,唱着“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买来的DVD封套上没有写《龙的传人》会有侯德健。当李建复说“小侯”的时候,还真的没有心理准备的,震惊了一下。我之前只在关于某事的纪录片里看见过侯德健,很瘦,颇有“君子”风范。这个现场演出中看见的侯德健,胖了不少,但还是很平淡的表情。还说到了因送审不通过而改歌词的事。所幸终于唱回原有的歌词,所有人都会欣慰。
蔡琴唱罢,说到如今的孩子,不会用语言。说父母应该给他们听听这些民歌,让他们听听这些语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即便是“滥俗”到大家都能唱的《外婆的澎湖湾》,把歌词抽出来,也是别有意趣:遗失黄昏的沙滩上,留着脚印两对半。而原本,这些民歌就是给一些诗作谱了曲歌唱的。最早的有杨弦为余光中的诗集谱曲,更有那首据说是当年在台湾中学生中传抄成风的《偈》:不再流浪了/我不愿做空间的歌者/地球你不必留我/这土地我一方来/将八方离去。这个世界只会越发的浮躁,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不时停下来,等待灵魂追上自己。听民歌的人也许不会再像过去那么多,但一直都会有,因为总有人需要这一种慰藉,总有这样一个时间,需要侧耳倾听。
第一首歌是杨弦的《岁月》,第一回听,太美了,太煽情了。贴在最后做结。每次说到这些都会觉得话很多,没有头绪。每次都在不知所云时打住。下一次感动的时候,再继续吧。
每天一早便開車加入 上班族長長蜿蜒的車隊
一樣的風景 一樣的擁擠 一樣的忙碌 一樣的寂寞
不停的工作 不停的計劃 經歷希望慾望健忘和淡忘
數著歲月 數著白髮 數著青春 歲月的流逝
盼望著有一天我能離去 去跋涉遙遠的高原和大海
朝著普陀 聽那海潮和梵音
走回家鄉 夢回童年 走回家鄉 夢回童年
從小到大立下許多志向 多少披星戴月的夜車路
多少考試 多少窄門 多少遙遠的異鄉路
愛情來又去 空留回憶 親朋難相聚 多少生別離
多少煩惱 多少牽掛 此心何時 才能歇息
幻想著有一天我已離去 去尋找恆何舊墟的歷史
在那雪山和荒野裡沉思
從哪裡來 往何處去 從哪裡來 往何處去
- » 2007年: Olay社团红宝书开始杜撰!